互联网大厂晋升第一心法:主动思维、内心先晋升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大厂工作15年,并且持续担任职位晋升评委的老师来讲,这些年我看到很多晋升答辩的同学都有一些通病,而这些通病基本上都是日常工作中本应该得到较好锻炼和提升的。
同时在日常团队管理中,团队内部同学也经常不是很注重日常修炼,比较多的都是在“被动工作”,这种工作方式和习惯是非常不利于晋升的。
“被动接活儿的人”没法晋升
最近和团队的小伙伴聊天发现,尤其年轻同学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非常被动”的工作。
这里的被动不是说踢一脚前进一步那种,没人管就啥都不干那种懒汉。而是只会接来自于需求部门或者老板的任务,没有任何主动思考,把自己当成一个被动的机器。
这类同学很多时候本身也非常有困惑,就是觉得自己兢兢业业做的事情非常认真也没出什么纰漏,但是却总是得不到老板的赏识,甚至也好几年没有晋升机会。
这类同学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站在自身考虑问题”,视野过于狭隘,思考的范围也比较窄。
被动的人很难等到机会
其实职场中的很多人都是在“等待晋升”,殊不知这个等待的过程,是非常不可控的,因为团队总会有新人进入、老人退出、团队调整、领导更换、负责的内容变更、业务方向变化……等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调整。
尤其互联网发展比较快,变化比较多,等待型人格,就是不断的等待和被动,比较难拿到什么成长机会。
晋升第一心法“心里先让自己晋升”
关于职场晋升,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法就是“假设自己已经晋升”—— 用晋升后的标准要求自己。
比如我现在是一个P6 的同学,我下一步的晋升目标是P7, 虽然正式的晋升周期窗口可能在明年4月份,我甚至也不一定能晋升成功。
但我心里完全忽略这个时间窗口,此时此刻开始,就把自己当做已经晋升完毕,已经是P7 的同学 —— “心里先让自己晋升”。
这样做得好处就是,从此刻开始,就按照P7 的标注来要求自己,去思考P7 的同事是如何工作的。
比如收到一个需求,P7 的同学一般都是如何处理的,如何问事情的背景? 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和设计?从哪些方面进行沟通?从哪些方面去把控进度、把控质量?
以及最终的交付之后质量、效果如何……
晋升从“模仿领导”开始
可能上面这些内容和问题,还是让你比较迷茫。因为毕竟这些都是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没有想过的思考角度 —— 让一个人凭空想象他没有做过的事情怎么做,还是比较困难得,而且中间摸索和实践的成本也比较高。
那我再教你另一个方法,就是“从模仿开始”。
既然你当前是一个P6 的同学,那么你的领导至少是一个P7 甚至P8 的同学。
你完全可以从“模仿领导”开始。
这并不是所谓的让你去拍领导马屁,反而你完全可以不动声色的作为一个纯观察者的角色去观察,去思考。
同时你也不需要告诉任何人你在观察和模仿你的领导。
如何“模仿领导”
这里又有小明问了,说得容易,我领导整天开会,我也很难看到他啊,他也没时间整天跟我在一起让我face to face 的去观察和思考啊,而且我还有很多自身的工作要去做,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观察领导啊。
这些都是困难和挑战不假,但是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其实都是从非常小的细节入手的,最终量变引起质变。
这里举个栗子:
一个小同学和我来聊一个产品需求:说这个需求所需的研发工作量比较多,但是产品经理坚持做,研发觉得代价太高而且会给系统带来比较多的隐患和脏东西——研发不太愿意做。
当时我引导大家的思路就是:
- 这个需求的背景是什么?核心收益是啥?
- 这个需求的核心收益,主要靠哪几个功能来完成?也就是说哪些是核心功能,哪些是次要功能?
- 这个需求的完整细节如果比较多、并且工作量很大,能否先抓住核心功能部分快速落地验证,然后再根据验证效果进行快速迭代?
相关同学根据这个思路去讨论,产品、研发同学快速达成了一致结论,抓住了需求的核心部分快速迭代开发实现—— 这个方案里面研发的人力资源投入大幅度减少了将近50% ,研发和产品你都比较乐于接受这个答案。
如果后续你掌握了这种思考方式,你也可以在做产品设计、技术方案设计和落地过程中提高很多效率,知道如何取舍短期和长期。你就比别人多了一项明显的技能。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模仿领导”的案例,虽然这个案例是一个“流程性”的案例,并不是很强的“专业性”案例,但仍然可以让大家举一反三,知道如何去“模仿领导”—— 掌握领导的技能,成为自身积累。
主动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和做事—— 把自己当成领导,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断积累,当自身积累足够多的时候,就会量变引起质变,晋升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