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快速了解一个业务系统?
这篇是不成熟学习总结,思考得可能没有那么深和全面,但就像爬山一样,先记下来目前处在哪个位置,等后面到了新的位置再更新。
最近学习怎么有种升级打怪的游戏体验感哈哈。
1、学习的三个阶段
(1)阶段一:What?
当前业务是什么样的?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是如何交互的?这个阶段主要明确业务的全貌以及业务逻辑,达到知其然的境界。
这块需要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地补充业务知识,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知识体系。
(2)阶段二:Why?
知其然后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这个业务是这样设计的?这样设计的理由是什么?好处是什么?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业务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阶段要深入思考业务逻辑,只要真正的理解业务的本质和目的,才能做出更为正确的业务决策。
(3)阶段三:How?
目前的业务或者说产品是否满足业务的目标?是否符合公司的业务发展?哪里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改进后可以提升多少效能,带来多少收益?产品改动后是否会有新的问题?如何处理?
在基于第一和第二阶段的积累和思考基础上,我们会发现现有业务系统的不足和缺陷,基于自己前期的思考提出优化方案。
在思考优化方案时,要不断回顾方案是否与业务目标一致,防止为了填坑而填坑,偏移方向。
2、学习方法之金字塔原理
在这三个阶段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经验会有各自的应对方法。经验老道之人可能一眼就看破“门道”,江湖小白看了半天,脑子里像浆糊一样不知所云。
在讲金字塔原理之前,我们先讲讲逻辑,这里的逻辑不是要你完全理解逻辑学,只说逻辑学的两个推理方法: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
(1)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主要表现为三段论形式—即由一个大前提A和小前提B推导出一个结论C的论述形式。
由A和B是否能推出C?他人告知推出的C是真是假?这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独立思考和强大的逻辑判断能力。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做得不好,我也是。
演绎推理虽然在历史中很出彩,但它的推导路径很短,无法递推出新事物。
(2)归纳总结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进步中,归纳总结似乎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归纳总结虽然无法确保结论的完全正确性(无法穷尽所有情况),但对于当前的绝大多数人来说,现有的现象(论点)是被认同和接受的,也很好理解,所以当有足够多的论点支撑结论,那这个结论理所当然是正确的。
(3)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使用的就是上面两种逻辑推理方法,更多的时候使用的是第二种:归纳总结。
我说的金字塔原理并不完全是书中的意思,那本书我还没开始看,但之前有了解过一点,我的理解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结论先行,自上而下。
这八个字虽短却很有用,不管是学习、汇报还是对内对外沟通,如果能坚持这八个字,会受益匪浅。
金字塔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互相独立,完全穷尽)。
这个原则可以帮助你在学习和理解复杂事物时,可以快速有效地对事物进行分类,以便于更好的理解和推导。
在学习一个新业务新系统时,可以使用金字塔原理中的自上而下结构化方法,再结合MECE原则。
我们可以快速地看清楚业务的全貌和细节,由目标到部分,由部分到分支,分支再细化到方方面面,由面到线,由线到点。
最后在你的脑海中会是一个巨型的金字塔(或者可以想象为一个树状图),金字塔的每一层你都清楚地知道是什么。
3、举个栗子
由于工作涉及到支付,之前也稍微深入了解了一些,这里就拿支付系统举个例子。
支付系统这个范围很大,如果按照分类来讲,金字塔的顶端应该叫全球支付系统,下一层是各国的支付系统。
再往下就可以分为境内和境外系统,也可以根据功能性和对象分为不同的模块,根据各国情况而定。
附1 中央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
注:来源网络,图中缺少网上跨行支付清算系统(即超级网银)
附2 支付系统参考架构(来源公众号:21CTO)
4、碎碎念
研究第三方支付系统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写文章的大多都是开发朋友。
细想下,开发同事的逻辑思维确实很强,而且他们要进行开发,也需要非常了解业务,感觉又懂业务又能实现,如果不是精力不够,是不是可以干掉支付产品经理,开玩笑啦。
当然并不是所有开发都这么了解业务,个人觉得支付产品经理,不仅要了解业务,了解支付,还要非常强的对外商务谈判、对内项目沟通和推进能力。
产品经理也不是只做产品策划,也会涉及到产品运营和商务运营工作,一个不懂业务不懂运营的产品不是好产品。
加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